為大型海蝕柱,呈東北一西南走向,近似長方形,長80米,寬50米至60米,西南高,東北低,遠處看形似豬仔幫稱豬仔崖海蝕柱。其最大高度27.8米,平均高度25米,周邊為海蝕陡巖,陡巖高10米至25米,最高25米,頂部生長仙人掌和草本植物及合歡樹;東、西、南部陡崖下形成有40米至80米的寬闊平臺,平臺接近水平成微向海傾斜。平臺上沒有沉積物,在東北側(cè)和西南側(cè)面的海蝕平臺上堆積有從陡崖崩塌下來的大巖塊。東北側(cè)巖塊最大寬4.8米,長5米,厚2米,西南側(cè)平臺上最大巖塊寬2.4米,長4米,厚1.7米。海蝕柱及海蝕平臺的巖性均由灰黃色沉凝灰火山角礫巖組成,巖層中分布有形態(tài)各異的火山彈,火山彈直徑一般40厘米至50厘米,最大直徑70厘米。其東面和南面為北部灣海面,西面為南灣港,北面距潿洲島300米,其間有一條長300米,寬70米的礫石灘相連,礫石灘高潮時淹沒,低潮時出露。
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(fēng)氣候。年平均氣溫22.9℃,極端最高溫度37.1℃,極端最低溫度2℃。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。年平均日照時數(shù)2009小時,年平均太陽總輻射111千卡/平方厘米。主要氣象災(zāi)害是臺風(fēng),10級以上每10年6次。
?
景區(qū)票價:
免費
距潿洲島300米
景區(qū)特色: